这个话题一提出来,很多人肯定会说,武圣人非“横推八百无敌手,轩辕重出武圣人”于和于九莲莫属啊!我想,能这么说的,大多数应该是《白眉大侠》的粉丝,特别是单田芳的戏迷。这其实只是个轻松的玩笑,作为本文的引子,来带入我们要讨论的主题。
一、 武圣与文圣的对比
“武圣”这个名号,最早源于与“文圣”相对的概念——有文就必有武。为了纪念古代在军事上具有突出成就的人物,唐朝的唐玄宗时期,修建了太公尚父庙,庙中供奉了11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人物,其中姜子牙便是主祭神。姜子牙,作为协助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军事谋士,自然成为了武庙的核心人物。到了唐肃宗时期,姜子牙被封为武成王,庙也改名为武成王庙,简称“武庙”。唐朝把姜子牙与孔子并列,将文圣与武圣的地位做了鲜明的区分,表示文才出众者孔子,武略出众者姜子牙。
而唐德宗时,武庙祭祀的名将进一步扩展,增添了64位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军事人物,形成了“一主祭、一副祭、十哲、七十二名将”的祭祀结构,与文庙中的“一圣王、一亚圣、十哲、七十二子”相呼应。从此,姜子牙被正式尊称为武圣,张良则为武庙的亚圣。虽然这被视为“武圣”的起源,但唐德宗时期增加的那64位将领,实际评选上却遭到了一些后人批评,甚至有人认为其中有些人物并不值得如此崇拜。
展开剩余78%二、 关羽的崇拜与武圣之位
在历史上,关羽无疑是人们最熟悉、最认可的“武圣”代表。他以忠、义、仁、智、信、勇的品质深入人心,尤其是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他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渲染和升华。自五代时期以来,关羽的地位逐渐被帝王们所重视。唐朝建中三年,关羽便开始被纳入姜子牙的庙中祭祀;而在宋徽宗年间,关羽的地位逐步上升,最终升格为王,尊号也逐渐为“武圣”而加冕。
随着元、明、清等朝代的更替,关羽的崇拜不断扩大。尤其在明清时期,关羽的形象不仅遍布全国各地,连海外的华人社区和一些外国地方也都建立起了关羽的庙宇,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崇拜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力空前,甚至成为了“武财神”的象征,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故事情节并未完全遵循历史事实,比如温酒斩华雄这一事件,历史上并非关羽所为,而是孙坚所斩;再如“斩颜良诛文丑”中的文丑,虽然确实死于乱军之中,但并非关羽所斩。无论如何,这些情节的戏剧性改编却加深了关羽作为“武圣”的形象。
三、 岳飞与“封圣”
岳飞,虽然在古代并未被正式列入武庙,但他的“封圣”地位几乎比关羽还要早。岳飞的英雄形象在宋孝宗北伐前就已经广为流传。尤其是当岳飞被昭雪冤屈后,他的形象几乎成为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。甚至连当时的金朝皇帝完颜璟也承认,岳飞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悍将;而在元朝灭南宋之后,岳飞的威名依然传扬,甚至被文天祥等人奉为如姜子牙一般的英雄。
然而,到了清朝,由于岳飞抗击的是金国,而金国正是满族的祖先所建立的政权,清朝自然对岳飞的崇拜有所回避。尽管如此,后来的孙中山和邓小平等人物,却再次对岳飞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,这也让岳飞的崇拜之风重新兴起。
四、 戚继光与武圣之位的竞争
从个人观点来看,明朝的戚继光也绝对是“武圣”有力竞争者之一。以下几方面使他值得被视为竞争者:
1. 民族英雄:戚继光抗击的是外族入侵的倭寇,他的贡献堪称不朽,特别是在当时的中国历史背景下,他被誉为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。
2. 卓越军事能力:戚继光不仅具备超强的个人武力,他更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官。通过组织“戚家军”并发明了“鸳鸯阵”“三才阵”等战术阵法,他屡屡以少胜多,为中国战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。
3. 兵器发明:戚继光对兵器制造有着极高的造诣,他发明了“戚氏军刀”和“狼筅”专门对付倭寇,改进了火器技术,甚至亲自建造战船和战车。
4. 军事工程建设:他还参与了长城的修建,并提出了“空心敌台”的创新构思,为防御体系注入了新活力。
5. 军事著作:戚继光撰写了《纪效新书》和《练兵实纪》,这些兵书不仅总结了他的作战经验,还成为了后世军人的学习典范。
6. 守边英勇:他在蓟州坚守了十多年,遏制了鞑靼入侵,使得敌人不敢轻易进犯。
7. 多才多艺:除了军事才能,戚继光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,展现了他的全面才华。
尽管戚继光的功绩堪比关羽与岳飞,他因为生活在明朝,未能像前两者那样早早地进入历史的“武圣”之列,但他无疑是武圣竞争者中的一位佼佼者。遗憾的是,这位民族英雄最终却因病死于家中,未能再见到自己的荣光。
这篇文章通过对关羽、岳飞和戚继光等英雄的回顾,展示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。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,官方对“武圣”的认定有所不同,但这些英雄无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驰盈策略-实盘配资网站排名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全国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